按照《“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大型干燥装备国产化”的具体要求,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全面整合干燥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细化与完善干燥设备的综合评价准则与行业标准,让干燥企业有序发展。
我国干燥设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干燥业市场低端产品竞争激烈,大型高附加值产品前景看好。近年来我国干燥行业通过转变产品结构、产业集聚和专业化重组,企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行业规模和工业总产值不断放大大。
高端干燥设备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是石化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干燥设备制造业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装备的大型化与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节能等方面全面发力,开发组合式干燥机和新式成套干燥机。
2012
-
06
-
11
近年来,由于媒体和大众对于“安全”这一话题的一再关注,持续升温的“安全问题”使得“安全生产”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10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其主要任务一栏的第三条更是提出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而对于仪器仪表行业而言,功能安全技术以及安全仪表作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技术研究主题之一,赫然在“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规划”之列。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已经规定必须事先进行功能安全的评估。石油行业作为战略性特殊产业,安全和可靠是发展主题,像多重冗余控制技术、冗余测量及其执行机构的设计和应用等都将会是“安全仪表”在石油石化行业的重点研发方向。显然不止是石油石化行业,安全仪表未来将渗透到各个领域已成业内共识,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将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
我国产品“安全认证”都要依靠德国TüV等认证机构显然不是长远之计。然而,在目前中国市场上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随着“安全”的持续升温,各行各业都在做属于自己的“安全认证”,这本身虽然很好地说明了中国行业用户已经认识到“安全”在生产上的重要,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中国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的建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可见,未来中国用户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发展至今,功能安全和安全仪表技术在国外早已不陌生,而对中国市场来说,却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如何发展“安全仪表”仍然让部分中国企业难以下手。“功能安全认证”不仅仅是一个量化后的指标,而是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的全过程。其特殊性在于从研发伊始就要求整个过程每一步都要满足功能安全的要求。在安全认证的过程中,产品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全部对认证机构开放。因此对认证机构而言,产品是无“秘密”可言的。但目前我国的产品功能安全认证还全部要依赖国外机构,因此尽快建立国内自己的安全认证体系既十分需要,又十分迫切。
2012
-
06
-
11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开始,2012年食品安全周正式拉开序幕。作为每年食品安全周的重头大戏,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信部、农业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今天将在京召开。
面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人们对于“入口安全”的强烈需求,“追溯体系建设”成为本届食品安全论坛的最热门话题。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直是公众关注度非常高的话题。据了解,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始于欧洲疯牛病的发生。为了应对危机,欧盟建立了牛及牛肉标识追溯系统,随后,加拿大、美国、日本纷纷引入,到现在,这一系统被推广到禽类、鱼类、蔬菜产品等大部分农产品当中。
尤其是在去年,欧洲蔬菜因为受到致病菌感染造成了很大恐慌,后来欧洲各国通过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很快地寻找到致病源,当时欧洲的行动能力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件事情。这几年主管部门也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非常上心。
从今天论坛的主题来看,下午论坛的第二阶段主题就是“追溯体系建设促进诚信基因培育”,来自商务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参加演讲和对话讨论。话题方面,包括“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中国食品全产业链监管之道”、“完善追溯体系 保障学生餐桌安全”等等的话题,都会被讨论到。
今天市食品安全周的开幕仪式和论坛,过一会儿,各个主办方将陆续进行开幕讲话并介绍相关的工作。
根据计划,6月12日至20日,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卫生部等九个部门将依次举办主题活动,通过展览演示、实地观摩、咨询讲座、专场新闻发布等形式,系统展示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及未来的目标规划,同时主动回应各自领域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宣传周期间,新闻宣传部门还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在行动”、“食品安全网上系列访谈”等采访报道活动。
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牛奶,到后来的瘦肉精火腿肠、染色馒头、地沟油,再到今年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皮鞋酸奶果冻”、“毒蜜饯”等等的事件,各个相关部门对此会有怎样的回应,他们的工作进展如何,还要哪些问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这些问题记者都会在随后的报道中为大家寻找答案。
2012
-
06
-
11
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你中心报送的《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收悉。依据我部组织专家论证的结果,经研究,现同意以你中心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面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国家需求,围绕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大气超级站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网络化质量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评估与信息发布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研发和集成应用多污染物快速在线集成监测及新一代区域空气质量评估技术,重点突破和完善多污染物在线监测的网络化质量管理技术,提升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以重点实验室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内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和人员的合作交流,培养优秀创新型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两年。请你中心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围绕《计划任务书》中提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模式,落实资金投入,按期完成重点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任务。在建设期间,若遇重大事项,及时向我部汇报,并按时提交《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年度报告》。
2012
-
06
-
11
一个多月前在江苏太仓发生的数千辆汽车加油后集体抛锚事故或许有新的解释。
上海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SGS通标国际检测中心给第一财经(微博)频道记者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太仓事故所涉油品中有两项指标明显偏高,其中氯含量高达6400PPM,超过美国标准6000多倍。
尽管目前,该事故受理方中国石油苏州分公司坚决否认成品油质量出了问题,但记者调查显示,成品油中的化学添加剂存在较大嫌疑。
在此背后,是越来越多添加剂不断出现在汽油当中,并导致用车安全隐患的现实,过量添加化学添加剂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我国对于车用汽油18项检测标准中,并没有化学添加剂方面较为具体的规定。
这也意味着,在食品安全问题堪忧的今天,汽车的食品安全,也被打上了巨大的问号,对于此,未来又将何解呢?
太仓数千加油车辆停摆事件
在太仓市一处由中国石油苏州分公司设立的登记点,上千名车主正在排队进行赔偿登记,这已是赔偿登记的最后一天,现场显得特别混乱。用车频繁的商人马先生对记者表示,从4月下旬开始,自从在家门口的一家加油站加过油之后,自己的轿车就出现了各种反常现象。
“开着开着就感觉跑不起来,使不上劲,而且那个排气管也一直在往外滴液体。我仔细地想了一下,估计是汽油上面有问题。因为我这个车一直在开,从来没有这样的毛病。”马先生说。
据马先生透露,由于家住附近,平时又经常顺路,所以他一直在一家名为富豪的加油站加油,直到车辆损坏,他也不敢相信是汽油出了问题。“我其实没想到是汽油出了问题,因为这个加油站是中石油开的。”
也是在不久前,马先生就得知,仅在太仓当地,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共有将近4000辆大大小小的车辆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除了富豪加油站,在太仓还有另一个加油站出现了类似情况。
最终车主们认为是所加汽油导致的问题。
而在柳园路上,记者看到了车主们所提到的这家名为富豪的加油站,顶棚上方挂着醒目的“中石油”三个大字。然而,富豪加油站已经没有工作人员工作,据记者了解,事发之后,中石油公司已对这座加油站进行停业整顿。
根据中石油苏州分公司给出的消息,两座问题加油站相关人员都已经被辞退,记者试图联系加油站负责人,电话却已无人接听。然而,关闭加油站,辞退相关人员,并不代表着事件已经结束。
在赔偿登记现场,一位车主向记者出示了4月26日在富豪加油站加油后留下的发票,他表示,他的维修费由谁来支付,依然寻路无门。“我就不知道该找谁,该怎么办,排气管和发动机都有问题。”这位车主说。
就在这位车主向记者叙述情况期间,不少驾车路过的车主也纷纷停车,并向记者表示,他们的车全都因为问题汽油而损坏严重。
一位车主发动汽车,短短十秒不到,排气管便开始滴落黑色液体,同样的加油经历,同样的车况故障,让人们一致将矛头对准了油箱内的汽油。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当地不少汽修公司的印证。
太仓市龙腾汽修服务公司经理张立军对记者表示,他已接触到大概二三十辆类似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发动机抖动,启动了,然后容易熄火,还有部分是排气管腐烂。
自从问题出现之后,张立军的汽修公司就不断收到来自车主的维修申请。截止到5月中旬,张立军几乎每天都要接手至少两辆以上情况类似的问题车辆。而对于为何汽油会出现异常,多年从事汽修工作的张立军表示,他也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
“当时这样的问题,开始我们查也查不出过多的问题,就发现火花塞拆下来以后,有的车用了一两千公里的,感觉上去就像用了五六万公里那么久的火花塞,上面有很多积碳,初步判断基本上跟油品质量可能会有部分关系。”张立军说。
检测与赔偿疑团
然而,太仓市工商部门将汽油样品封存之后,送往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却完全出乎车主们的意料。结论显示,导致数千辆汽车出现同样问题的汽油,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面对如出一辙的损坏状况,太仓的不少车主表示,“油品合格”之说完全让人无法信服。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拨通了太仓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电话,该检验检疫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这个检测不是我们抽的样,是工商局抽的样,送样的货是合格的。”
对于合格的具体标准,上述工作人员透露,检测是按照93号的要求做的,其他货他表示不知道。
随后,记者拨通负责具体操作实验的一位叶姓主任的电话。对于是何人送检,送检样品的日期又是否与疑似问题汽油吻合?在这些关键性问题上,叶主任均表示完全不知情。
记者又找到了一位曾于2012年4月26日在中石油柳园路加油站加过油的车主,他向记者提供了他所保留的疑似问题汽油,并要求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所谓的“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油,进行再次检测。
为了保证汽油在运送途中不被污染,临行前,上述车主将装有疑似问题汽油的干净的铁桶用胶带封装。之后,记者跟随车主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区的SGS通标国际检验中心。
根据车主委托,该第三方检验中心将对送检油品进行国家18项标准之外的检测,检测结果将在一周之后出炉。而在太仓市,坚称汽油不存在任何问题的中石油苏州分公司,却已经着手对车主们进行赔偿,赔偿标准为每辆车3500元。
3500元的“一刀切”赔偿方案,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车辆而言,显然微不足道。而对于车主们的议论,中石油方面却鲜有回应。并且在5月初强硬地宣布,赔偿登记正式开始,却只字未提为何要向车主们赔偿。
“这几天我去4S店检查了一下,我的整个排气系统全部坏掉。发动机也有问题,这些都要换。一套换下来,要差不多12万块钱。”马先生说。
在5月12日赔偿登记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只负责登记名字,并不知道目前一共有多少车主来登记。而从现场来看,前来登记的车主络绎不绝,初步估算至少也有上千人的规模。
当天,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马先生,也没有得到妥善的答复。几天之后,中石油再次宣布,只对4月24日至28日在富豪、金山两座中石油加油站内加过油的车主提供赔偿。这一决定,让不少车主完全无法接受。
当天,为了维持秩序,登记点所在的太仓市人民路两端被临时封闭,武警和公安严阵以待。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在费用和日期上,车主与中石油双方存在较大差异,现场一度失控。
氯超美国标准6000多倍
记者收到了来自SGS通标国际检测中心的一封邮件。邮件中明确指出,在国标18项检测项目之外,该油品有两项指标明显偏高。在SGS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中,检测人员告诉记者,其中的总有机氯和硅,这两项化学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
SGS通标国际检验中心经理黎鸿举对记者表示,他们推荐了四五个测试项目,其他的像金属含量,还有一些氧化物的含量,没有看到太多的异常。但是他们发现有一个氯的含量,总有机氯的含量,结果与平时做的样品有明显的差异,即跟正常的汽油有明显的差异。
“差异是明显的高了?”记者问。
“明显的高了。”黎鸿举说。
检测结果表明,在车主送检的油品当中,总有机氯含量为0.643%,相当于6400PPM。而这一项,恰恰是国家标准内并没有限制和规定的。
黎鸿举表示,像我们的国家标准、车用汽油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里面,对氯的含量是没有特别规定的,我们目前只能参照一个,即提到氯标准的美国乙醇汽油指标。
在美国的乙醇汽油中,对氯含量的要求标准是1PPM,而此次检测结果却显示,车主送检的油品中,氯含量高达6400PPM,超过美国标准的6000多倍。
黎鸿举表示,美国的指标设得很低,是1个PPM,所以检测出的氯含量看起来非常高。这也相当于是美国有氯含量的6000多倍。“因为汽油都是汽车发动机引擎在用,所以我觉得是可以考虑去参照那个标准。”
在黎鸿举看来,过高的氯含量极有可能就是太仓车辆损坏的主要原因。
“这种油因为发动机的高温,它会变成离子形态的氯,那么它会对整个气缸,包括活塞、喷嘴等这些东西都可能会形成一种点蚀,像我们说的一点点小坑的这种腐蚀性。那么这种腐蚀就会慢慢地导致比如说它的气密性就不好,喷油效果不好,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不工作,或者是打不着火等这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黎鸿举说。
根据实验人员的介绍,按照正常的炼油工艺,成品汽油中理应不会出现氯离子。那么,来自中石油下辖加油站内的汽油,为何会出现这种对车辆损坏极大的化学元素呢?
黎鸿举解释称,这个是一种化工原料,这个化工原料有很多地方会生产的,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大概一两千元/吨,与汽油的价格差别蛮大。5月29日,中石油下调了汽柴油大区调拨价格,其中,北京京标准的90号汽油价格就高达9120元/吨。
SGS通标国际检测中心的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含有氯的化合物可以很好地溶于汽油,并且沸点也和汽油相似。如果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种方法对汽油进行搀兑,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
添加化学原料已非新鲜事
在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不少人也告诉记者,太仓油品事件,只是目前国内油品现状的冰山一角。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由于国家标准的滞后和缺失,越来越多的添加剂,正迅速地出现在本不该出现的汽油当中。
资料显示,日常人们经常听到的93号,或者是97号汽油,实际上指的是汽油的辛烷值指标。掌握了提高辛烷值的手段,也就意味着,可以轻而易举将不合标准的汽油,变成达标汽油。
而在网上,记者通过“群”的方式,进入到一个声称是专门出售违规“调和”汽油的群体。其中的一位知情人向记者描述了汽油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为什么我们国家调油的越来越多,利益驱动。”上述知情人说。
据上述知情人表示,假设90号汽油9000元/吨,将8000元/吨的汽油加入10%的添加剂,“那么这10%的利润不就出来了吗?主要是赚这个差价。”
“兑什么东西呢?”记者问道。
“各种东西,种类太多了。”该知情人说。
据上述知情人介绍,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是一种名叫“羰基锰”的化学原料,他还简单地向记者讲述了如何将不合标准的88号汽油,变成93号汽油。
而从上述知情人所透露的信息看,目前添加了化学原料的汽油,在全国亦分布广泛。
“我那个客户,人家都是有油库的。在常熟,都是在码头边,调完以后就直接装船了。装船拉哪呢? 重庆啊,广州啊,都送。都是调出来的。他们量大,都是靠量。”上述知情人说。
这种依靠某种化学原料便可改变汽油标号的做法是否属实?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同。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所长施力表示,随意、过量添加羰基锰,在油品调和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施力介绍,这种叫做“羰基锰”的化学原料,最早起源于美国,但由于对车辆损伤过大而饱受争议。目前在美国已经基本停用,但在中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标号较低的汽油中添加羰基锰,已成了行业内人尽皆知的“秘密”。
知情人对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将90号汽油添加化学原料后变成93号汽油,这种“变戏法”的做法也是易如反掌。对于调油的商贩来说,唯一需要注意的,正是目前已经明显滞后的“国家标准”。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对于车用汽油的检测标准为18项,主要检测辛烷值、焦值和抗爆指数等数据。然而,在化学添加剂方面,却并没有较为具体的规定。也正因为如此,大量被肆意添加了过量羰基锰或其他化学原料的汽油,正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
2012
-
06
-
11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纳米物理和先进材料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热电子辐射热测量计,这种红外光敏探测器能广泛应用于生化武器的远距离探测、机场安检扫描仪等安全成像技术领域,并促进对于宇宙结构的研究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3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科学家利用双层石墨烯研发了这款辐射热测量计。石墨烯具有完全零能耗的带隙,因此其能吸收任何能量形式的光子,特别是能量极低的光子,如太赫兹或红外及亚毫米波等。所谓光子带隙是指某一频率范围的波不能在此周期性结构中传播,即这种结构本身存在“禁带”。光子带隙结构能使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在其中传播,于是在频谱上形成带隙。
而石墨烯的另一特性也使其十分适合作为光子吸收器:吸收能量的电子仍能保持自身的高效,不会因为材料原子的振动而损失能量。同时,这一特性还使得石墨烯具有极低的电阻。研究人员正是基于石墨烯的这两种特性设计出了热电子辐射热测量计,它能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工作,这种变化是由电子吸光之后自身变热所致。
通常来说,石墨烯的电阻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并不适用于辐射热测量计。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技巧:当双层石墨烯暴露于电场时,其具有一个大小适中的带隙,既可将电阻和温度联系起来,又可保持其吸收低能量红外光子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在5开氏度的情况下,新型辐射热测量计可达到与现有辐射热测量计同等的灵敏度,但速度可增快1000多倍。他们推测其可在更低的温度下,超越目前所有的探测技术。
新装置作为快速、敏感、低噪声的亚毫米波探测器尤具前景。亚毫米波的光子由相对凉爽的星际分子所发出,因此很难被探测到。通过观察这些星际分子云,天文学家能够研究恒星和星系形成的早期阶段。而敏感的亚毫米波探测器能帮助构建新的天文台,确定十分遥远的年轻星系的红移和质量,从而推进有关暗能量和宇宙结构发展的研究。
虽然一些挑战仍然存在,比如双层石墨烯只能吸收很少部分的入射光,这使得新型辐射热测量计要比使用其他材料的类似设备具备更高的电阻,因而很难在高频下正常工作,但研究人员称,他们正在努力改进自身的设计以克服上述困难,其亦对石墨烯作为光电探测材料的光明前景抱有极大信心。
2012
-
0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