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学仪器质量不稳定
2012年,我国科学仪器行业(12个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3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69亿元,同比增长23.4%,占行业总产值的31.9%;实现利润202.3亿元,同比增长22.34%,占全行业利润(604亿元)的33.4%。
“2012年,科学仪器行业增长规模首次进入机械装备工业前三名,但就市场而言,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相比仍然处于劣势。”闫增序在4月19日举办的2013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说。
国际仪器制造商——安捷伦科技化学分析集团新兴市场测量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李林也发现,有时候拿一台国产仪器作检测,各项指标与国外产品相比并不差,但换一台再测,指标就会出现很大差距。
“国内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还有待提高。”李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保证自己承诺的质量指标都能够做到,这是国内企业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孙宇锋认为,产品的可靠性其实就是产品是否经久耐用,但这方面国产科学仪器还很匮乏。
“产品质量不能只靠检测,国产仪器的很多质量问题都出在研发设计环节,可靠性应该通过设计赋予,并在生产中给予保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宇锋强调。
“质量是用户选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如果质量不过硬,价钱便宜用户也不敢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研究员杨松成对记者表示。
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国产亟需突破
“目前,科学仪器行业在进出口方面处于非常不平衡的状态。”近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李跃光在2013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高峰论坛上表示。
来自海关的数据印证了李跃光的观点。据海关统计,2012年,科学仪器(包括实验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医疗仪器、光学仪器、试验机、大地测绘专用仪器)进口约226.4亿美元,出口102.7亿美元,进出口逆差高达123.7亿美元。科学仪器行业进口、出口、逆差分别占仪器仪表行业总量的58.2%、46.8%、73.2%.
“事实上,科学仪器进出口逆差并不仅仅存在于去年,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李跃光表示,更可怕的是,这一逆差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
来自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状况所做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科学仪器类出口呈现强劲的复苏势头,达到63.41亿美元,同比增幅28.28%.但是该行业进口总额更大,达到157.3亿美元,增长也更快,同比增幅35.23%,进出口逆差达到93.9亿美元。
到了2011年,这一趋势有增无减。数据显示,科学仪器出口呈现回落,达71.02亿美元,增长12.0%;进口则依然保持强劲态势,达207.48亿美元,增长31.9%,进出口逆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36.46亿美元。
然而,还有一组数字同样惊人。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购买进口设备,部分领域高端科学仪器100%依赖进口。
鉴于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进口现状,李跃光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有些仪器国内不能生产,属于空白:或者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而且中国和欧美在市场运作、应用实绩、方法研究上的差距明显;另外,中高端用户对国产仪器不了解,国产厂家的信心也不足。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李越光给出了如下建议:提高现有产品的;选择高端用户,实现部分重点产品的应用突破;将进口替代作为重点关注、跟踪对象,从大量进口产品的用户中寻求商机;产学研用合理分工,构建完整的行业配套、服务体系;创建商业模式,探索行业发展的新途径。
国产科学仪器技术和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占年销售额不到3%,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超过10%。
一方面是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好的技术成果市场效益不明显。很多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着既要生存又要创新的发展瓶颈,为了生存往往选择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对此,李林认为,国内企业应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许多企业希望自己什么都有、什么都能做好,这是不现实的”。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人才迫切需要通过自身培养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人才告急的问题。”仪器信息网高级顾问刘文玉举例说,光学、电子、机械、精密仪器等硬件研发人才至少需要5年以上工作经验才能达到要求,而现实情况则是高校精密仪器院系在缩减,同时毕业生更倾向于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
随着国内开放程度的加深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厂商将不断向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方向转移,国际竞争力有望获得持续提升。这些都对未来人才教育、培训、引进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