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无酶离子液

日期:2013-05-14 10:17
浏览次数:790

  离子液是一种非常规的"绿色"介质,是传统挥发性溶剂的理想替代品。这种新兴的绿色介质材料具有无味、无污染、不易燃、易与产物分离、易回收、可反复循环使用等优良性能,可有效地避免使用传统有机溶剂造成严重的环境、健康等问题,显示出巨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的安小宁提出“提高离子液体中酶催化布洛芬手性拆分反应速率的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离子液体中酶催化布洛芬手性拆分反应速率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纳米载体固定化酶分散在含有布洛芬和1-丙醇的离子液体中,在25℃~35℃下搅拌反应24~48小时;其中,布洛芬和1-丙醇的摩尔比为1~6:20,布洛芬的离子液体质量体积比为1mg:2~4ml,纳米载体固定化酶的离子液体质量体积比为1g:4~10ml。该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大批量生产,酶和离子液体为绿色化学品,制备手性布洛芬的反应对环境没有污染。
   
  另外,我国在离子液规模化制备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2005年,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开发成功国内第一套离子液规模化制备清洁工艺技术,解决了小规模制备原料成本高、合成过程复杂、溶剂和原料循环利用差、污染严重、转化率低等问题,迈出了离子液走向产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
   
  法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10月13日宣布,开发出高效的生物催化工艺,在离子液体1-甲基-3-十八烷基咪唑琳双(三氟甲基磺酰)酰亚胺中可合成生产生物柴油。该离子液体(IL)可在各种比例下溶解三油精/甲醇混合物,为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提供了适用的、均匀的单相介质,使生产的生物柴油产率在6 h 和60 °C下可高达96%。酶/IL系统可重复用于七次操作循环,而无任何的IL相或酶活性损失。
   
  而事实上,利用酶来从木质纤维素中获取发酵糖,但其成本昂贵,并需耗费大量的水资源。环保离子液体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是目前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可分解生物质燃料纤维素的离子液体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不过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离子液体仍需要使用昂贵的酶。而低成本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与制备,是离子液体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前提。
 
        现在这一难题或有望彻底攻克。据物理学组织网报道,美国能源部与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及伯克利实验室,合作开发出一种可在室温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的离子液体,为解决生物燃料成本过高的难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种新的技术不仅不需要昂贵的酶,而且其离子液体还非常便于回收处理。
 
  近期的研究表明,酸催化剂能有效替代酶的水解作用。但如何分离糖类和离子液体,则十分困难。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同时使用氯化咪唑鎓盐与酸催化剂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最新的组合,使得分离发酵糖变得十分容易,同时离子液也可回收利用,这将大大降低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
   
  利用这种无酶离子液体,就可以利用酸为催化剂,水解生物多糖,使得多糖溶液中含有发酵糖。这种新技术可以将预处理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富含糖,另一部分为可回收的富含木质素的离子液体,这种新技术与过去传统的预处理方式相比,用水量减少了很多。
     
        专家指出,由于离子液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还未见其在工业上得到大规模应用,因而国家的支持力度相对前几年有所减少。因此,今后的离子液体研究应突出优势规避弱项,从工艺、催化剂稳定性、经济成本核算等全方位考量,将其作为工业生产的“香油”来用,如重点解决电池、二氧化碳问题等,并注重工艺的持续创新。

推荐新闻